二月十六,春雨绵绵,药膳馆的后院菜畦里,莴苣挺着青翠的腰杆,叶片上滚着水珠。郑淮安提着竹篮从菜地走来,篮中莴苣修长如玉簪,断面沁出乳白的汁液。青皮莴苣。将莴苣放在青石案上,茎秆笔直,透着泥土的清新。
小林捧着陶盆进来,盆中盛着新接的雨水,水色清透,浮着几片桃花瓣。她将雨水倒入白瓷盆中,水纹轻漾,带着桃花的淡香。我取过竹勺轻舀,水味甘洌,透着春日的柔和。
切形最是关键。莴苣置案,郑淮安执刀切成菱片,厚薄均匀如纸。切面,易入味。片在案上铺开,如翡翠叠片。几片对着光看:\"透光见纹,方为佳品。
焯水讲究火候。锅中泉水烧至蟹眼沸,加少许盐。郑淮安将莴苣片滑入锅中,瞬间由碧转翠。即起,保其脆色。在沸水中微微一颤便捞起,入冰水激凉。冷缩,脆度倍增。
调汁需要匠心。蒜臼中放入新蒜,加盐轻捣成泥。杵手法轻柔:\"蒜泥要细,香才出。渐渐粘稠,散发出辛辣的香气。香醋、酱油、香油:\"酸咸相济,油润其色。
拌制考验手法。莴苣片沥干水分,入青花大碗。郑淮安将调好的汁液徐徐淋入,双手捧碗轻颠。匀,拌要轻,形不散。片渐渐裹上酱色,油光闪动。小林学着拌菜,却总是弄碎叶片。活,力要柔。如春风拂柳,轻而不乱。
摆盘注重意境。白瓷盘中铺上桃瓣,莴苣片叠成莲形。上炒香的白芝麻:\"青白相映,添其香脆。在盘中如碧莲初绽,透着春日的生机。
品尝时分,莴苣脆爽清甜,汁水丰盈。郑淮安执玉箸夹起一片,莴苣微微颤动。差一分则生,多一分则软。细细品味,清脆满口,余味回甘。
窗外雨打桃枝,厨房里清新满室。郑淮安说起年轻时在江南吃的莴苣筵,小林讲述家乡的凉拌三丝,我则想起师父教的\"春蔬贵本味,清淡显真章\"。
炊具洗净时,雨歇云开。着蒜臼,忽然问道:\"程教授,为什么非要用桃花水?着未尽的水盆:\"春雨清润,桃花添香,比井水更配春蔬。有所思地记下。
夕阳穿云而出,我们在厨房继续研究剩余的莴苣。嫩叶做汤,老叶喂鸡,连莴苣皮都被郑淮安说要染布。药膳馆的灯笼在雨后初晴中亮起,将这场春蔬宴照得青翠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