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糯米鸡(1 / 1)

腊月二十八,年味正浓。药膳馆的厨房里蒸汽氤氲,灶台上三眼灶同时开火。郑淮安提着竹笼进来,笼中盛着今早现宰的三黄鸡,鸡皮金黄透亮。老人将鸡放在青石案上,鸡身肥瘦匀称,透着鲜活的弹性。

小林捧着陶盆进来,盆中盛着浸泡好的糯米,米粒饱满如玉。她将米沥干水分,米香清甜,泛着水光。我取过竹勺轻翻,米粒颗颗分明,透着淡淡的清香。

腌鸡最是关键。黄酒、酱油、姜汁、八角调成料汁。脱骨鸡浸入料中,轻轻揉按:\"要腌足三个时辰,味透肌理。盯着变化:\"上次我腌的鸡不入味。料要足,时要够,揉要轻。

炒米讲究火候。铁锅烧热,下猪油。香菇、腊肠、虾米切丁爆香,再下糯米翻炒。米要炒到半熟,油润分明。紧张地盯着:\"火大易焦。手腕轻抖,米粒在锅中翻飞如雪。

填料需要耐心。炒好的糯米填入鸡腹,七分满为宜。竹签缝合开口:\"留空隙,米熟膨胀。渐渐饱满,形如纺锤。小林学着缝针,却总是歪斜。要密,线要藏。蒸时不漏,切时美观。

蒸制考验功夫。鸡入蒸笼,垫上荷叶。旺火足汽,一个时辰。升腾,荷香与米香交融。汽要匀,声要稳。

出锅最是期待。蒸笼揭开,热气扑面。鸡身金黄,糯米胀满。郑淮安执刀切块,刀落馅露,米香四溢。香得让人走不动道。

品尝时分,鸡肉嫩滑,糯米咸香,荷叶清香渗透每一粒米。火候差一分则生,多一分则老。吃着忽然道:\"这让我想起外婆做的八宝鸭。

窗外雪花纷飞,厨房里温暖如春。三人围坐分食一只糯米鸡,谈论着各地的包裹手艺。郑淮安说起广东的荷叶饭,小林讲述上海的八宝鸭,我则想起师父教的\"原汁原味\"。

炊具洗净时,暮色已沉。着蒸笼,忽然问道:\"程教授,为什么非要整鸡脱骨?着剩余的鸡架:\"骨留鲜味,肉更入味,形也完整。有所思地点头。

雪越下越大,我们在厨房里继续研究鸡架。鸡架熬汤,鸡油炼酱,连鸡骨都被郑淮安说要磨粉喂花。药膳馆的灯光温暖如豆,将这个制作年味的夜晚照得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