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茯苓山药糕(1 / 1)

药膳馆的清晨从蒸笼揭开的那一刻开始。

白雾般的蒸汽腾空而起,露出笼屉里整齐排列的茯苓山药糕。淡褐色的糕体上点缀着枸杞与桂花,散发着淡淡的药香与米香。我取出一块,用竹刀轻轻切开——断面细腻如脂,没有一丝气孔。

我掰下一小块品尝。茯苓的甘淡与山药的绵甜在舌尖交融,后味带着微微的枣香,正是师父手札中记载的\"茯苓如脂,山药似玉\"的境界。

这已经是第七次试验了。前六次不是口感发粘,就是蒸制后塌陷。问题出在现代食材与古法的冲突——如今市售的山药多糖含量不足,茯苓粉也远不如师父当年手工研磨的细腻。

我解开麻袋,褐皮白肉的山药还带着泥土的湿润。掐断一根,断面立刻渗出粘稠的汁液,拉出细长的丝——这才是上好的药膳材料。

程明已经搬出石臼,开始手工研磨茯苓块。电动粉碎机固然快捷,但高速旋转产生的热量会破坏茯苓中的活性成分。石臼虽然费力,却能最大程度保留药性。

郑淮安从前厅进来,手里晃着一份传真:\"刚收到的,省中医院想订两百份茯苓山药糕,给术后患者做营养补充。

一位穿白大褂的年轻女子站在门口,胸前别着省中医院的工牌:\"我是营养科的林医生,院长派我来学习茯苓糕的制作。

我请她到后院就坐,程明端上刚泡的陈皮山楂茶。包里掏出笔记本:\"我们做了个小试验,发现服用茯苓糕的患者,肠鸣音恢复比常规营养剂快12小时。

午后的阳光透过葡萄架,在石臼上投下斑驳光影。林医生尝试着推了几下石磨,很快就气喘吁吁:\"天啊,这比健身还累!

傍晚,第一批茯苓糕准时送到医院。返回时,林医生执意跟车回来,还带着一叠化验单:\"程教授,您看这个。

化验单显示,服用茯苓糕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指标明显提升。果然,和师父记载的'服之三日,面色润泽'吻合。

讨论越来越热烈,直到蒸笼的汽笛声提醒我们该准备明天的材料。林医生主动留下帮忙,很快学会了辨认药材优劣。

夜深了,我们三人还在清理厨具。爸,我查了文献,茯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去年刚被《nature》子刊证实。

月光下,晾晒的茯苓块泛着象牙般的光泽。千年药膳智慧与现代科学在此刻交汇,就像茯苓与山药的搭配,看似寻常,却蕴含着天人合一的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