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天一阁深处一间幽暗的藏书楼里遇见书翁的。
那是个黄梅时节的雨天,我循着若有若无的墨香,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梯,来到这间悬着\"琅嬛福地\"匾额的秘阁。推开沉重的樟木门,满室尘埃浮动中,一位佝偻老者正在修复一册虫蛀的宋版书。天光透过窗棂的冰裂纹,在他手中的竹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递来的书页薄如蝉翼,却柔韧异常,指尖触及时竟有微微的温热感,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造纸匠人的体温。
就这样,我开始了在书楼的学艺。他就教我辨识\"纸魂\"的奥秘:
抄纸时刻最为玄妙。现代工具,而是用古法\"荡料入帘\"。他的手法会随着水纹变化,每张纸都暗合六十四卦。
秋分那日,书翁带我去了趟古法华寺。幢下收集一种特殊的\"经尘\",即经卷翻动时落下的碎屑。他说这是历代高僧诵经时震落的香灰,掺在纸浆里能让文字显灵。
现在我的书架上珍藏着书翁赠的几件书宝:
上周朋友执迷不悟,我送他书翁手抄的《心经》。三日后他竟大彻大悟,散尽家财周济贫病。我告诉他,这就是古籍的神奇——在一纸烟墨中照见千古智慧。
临别时,书翁送我页未书的金粟笺,形如菩提。
如今每当我展卷夜读,总会想起书翁在灯下专注补字的模样。也许,这就是书道最深的奥秘——在一笔一画间传承文明薪火,在字里行间时与古圣神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