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芊雪面含担忧,“祖母,孙女瞧着您似乎清减了许多。”
沉老夫人喝完燕窝,心满意足地拿出帕子,拭了拭嘴角。
放下碗后,重重一拍桌子,“还不是你长姐,缩减开支缩到我院子里来了,就逮着我这个半截身子要埋进土里的老婆子欺负!”
赵嬷嬷在一旁叹了口气,老夫人和二姑娘混在一起,迟早得吃亏,别看二姑娘不声不响,乖顺得和小白兔似的,实际满肚子见不得人的心思。
大姑娘也有心眼,可人家敞亮,不象二姑娘,只会在背后使阴招。
沉芊雪张了张嘴,佯装惊讶,“祖母,您是长辈,姐姐怎么能这么对您呢,如果是雪儿的话,我宁愿少吃两口,也不愿祖母跟着受罪。”
这话说得正合沉老夫人心意。
她看向沉芊雪,一脸赞许,以前是她对这个孙女有太大偏见。
想到沉清妩的所作所为,沉老夫人怒火中烧,“买衣服和药发给那些下人,简直可笑至极!”
她忘了,身后的赵嬷嬷也是下人。
赵嬷嬷跟了沉老夫人这么多年,第一次感到寒心,下人怎么了,下人就不应该被当人对待吗,这些年如若不是自己帮着老夫人处理那些见不得光的事,她能全须全尾坐在沉老夫人的位置上?
沉芊雪缓缓移步到沉老夫人身后,为她捏着肩颈,“祖母,大姐姐是不是不喜欢咱们沉府的人,我看她对下人都比对咱们这些亲人上心。”
沉老夫人阖着眸子,不知在想些什么。
翌日一早,她派赵嬷嬷去叫沉清妩,却被飞鸿院的下人告知,沉清妩天不亮就出了门。
“反了反了,真是反了,一个姑娘家家,天不亮就往外跑,去做什么也不视线说一声,万一做了让沉府蒙羞的事”
沉老夫人越想越不对,又通知了沉川和谢氏,命他们尽快把沉清妩找回来。
与此同时。
沉清妩驾着马车,和云舒来到距离镇国公府不远处的一个庄子里。
这个庄子是她生辰的时候,外祖母送的礼物,庄子的管事叫崔大,是一个哑巴。
她在租贷的宅子留了一小部分粮食,大多数又让云舒运来了庄子,毕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笼子里。
确认好粮食一点没少后,沉清妩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她带着云舒,直奔皇宫而去。
“臣女沉清妩,听闻临越灾情严重,特献八百斤稻,六百斤黍,六百斤稷,一千斤麦。”
“臣女沉清妩,听闻临越灾情严重,特献八百斤稻,六百斤黍,六百斤稷,一千斤麦。”
“臣女沉清妩,听闻临越灾情严重,特献八百斤稻,六百斤黍,六百斤稷,一千斤麦。”
皇宫外墙的登闻鼓处,沉清妩边敲鼓边喊,一声比一声响亮,象是生怕众人听不见。
她以真面目进宫,又献上这么多粮食,承德帝再无耻,也不会当众强迫她。她就是要闹得人尽皆知,彻底熄灭沉川和承德帝的不轨之心。
此时,承德帝正在御书房内为雨灾一事焦头烂额,里面有御史李刚,王太傅,三皇子傅淮之和靖逆侯萧衍四人。
城外灾民越来越多,事情已隐隐不受控制。
承德帝把一本奏折狠狠扔到傅淮之身上,涨红着脸,“朕还以为你多有能耐,和宋光笃那个废物不相上下!”
奏折是守成官员写的,参傅淮之不作为,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朝东墙补西墙,承德帝不在乎傅淮之,但是他在乎皇家的面子。
“皇上,太尉沉川之女,沉清妩,敲登闻鼓要求见圣上。”李千岁敲门,弓着腰进来。
承德帝对沉清妩记忆犹新,那张疙疙瘩瘩的脸,只要一想起来,就恶心得吃不下饭,没好气道:“不见!”
李刚疑惑,镇国公的小外孙女,敲登闻鼓干什么?
“皇上,只要有人敲登闻鼓,无论这人是谁,您都得见,这是圣祖定下的规矩。”
承德帝最烦李刚念叨,一脸不耐烦,“让她进来。”
同样不解的还有萧衍,上次沉川要害她,她知道为何还来枪口上撞,不过直觉告诉他,沉清妩不是这么莽撞的人。
这丫头,从来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
黑云压城,沉清妩身着一身红衣翩然而至,她身上的红,并非嫁衣那般庄重的正红色,而是如燃烧的火焰,带着生命的重感。一根石绿色宽腰带利落收紧,勾勒出纤细的腰身。腰间追着一个月白色荷包,红与白,灸热与清冷,在她身上碰撞出奇异的和谐。
行走间,广袖与裙裾翻飞如怒放的红蓼花,她本人就是一团行走的、不熄的火焰。
她迎面走来时,承德帝怔住了,完全被她灼灼的光彩所吸引,后宫美人无数,像沉清妩这么美的,从没有过。
“大胆沉清妩,上次进宫,为什么要故意诓骗朕?”
沉清妩视线停留在傅淮之身上一瞬,很快移开。
她下跪道:“皇上息怒,上次臣女也不知为何,在沉府时好好的,一上马车身上就开始莫名起了红疹。”
承德帝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她,怪不得沉川那个老狐狸,要带沉清妩进宫,若是她进宫,他会毫不尤豫地放了沉芊雪。
承德帝目光淫邪火热,李刚实在看不下去了,道:“沉家姑娘,你敲登闻鼓,可为何事?”
沉清妩跪在地上,一字一句道:“皇上,臣女沉清妩,听闻临越灾情严重,特献八百斤稻,六百斤黍,六百斤稷,一千斤麦,救临越百姓于水火。”
“你哪来的这么多粮食?”
承德帝眼神闪过一丝警觉,目光死死地盯着她。
李刚和萧衍神情也十分凝重,一个闺阁女子,手中的粮食竟比国库还多。
“回皇上,臣女祖母出身清河崔氏,嫁妆丰厚,臣女过生辰时,她送给民女几个庄子,往年庄子收成好,存下来的。”
沉清妩老老实实回答,让人寻不出一丝错处。
承德帝打量着她,思考她说的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