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死前授符(1 / 1)

登基大典的余波尚未散去,那句关于“皇家格物院”和“爱因斯坦”的旨意,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在紫禁城封闭的宫墙内激荡起无声却汹涌的暗流。王公大臣们惊疑不定,私下交换着困惑乃至惶恐的眼神,却无人敢在明面上质疑这位刚刚在金銮殿上语出惊人的三岁皇帝。

溥仪——或者说,王伟的意识主导着这具小小的身体——并未给自己任何适应的时间。他清楚地知道,历史的车轮不会为他停留,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那看似荒诞的“格物院”和寻找爱因斯坦的命令,是他抛出的第一个试探,也是一步险棋,目的在于打破僵局,筛选出可用之人,同时观察各方的反应。

但他更深知,在这个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时代,没有绝对的武力作为后盾,任何超越时代的构想都只是空中楼阁,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思想启蒙、科技发展需要时间,而掌控军队,是当下最快、最直接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摆驾储秀宫。”

回到养心殿后殿,他几乎没有停顿,用那尚带奶气却不容置疑的语气对侍立在旁、脸色依旧有些发白的太监下令。他要去见慈禧,那个刚刚失去儿子(指光绪,名义上)、实际掌控帝国近半个世纪的女人,那个在历史上与他命运紧密纠缠、并在几小时后也将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女人。

这是他穿越后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能与这位铁腕太后直接对话的机会。风险极大,一旦言行失当,引来的将是灭顶之灾。但机遇同样巨大,若能利用信息差和对方濒死时可能产生的心理波动,或许能攫取到至关重要的权力凭证。

引路的太监和李莲英交换了一个眼神,李莲英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惊异,但很快被恭顺掩盖。他躬身应道:“嗻。只是……老佛爷凤体违和,怕是……”

“正因亲爸爸欠安,朕更应即刻前去侍奉汤药,以尽孝心。”王伟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凝,“带路。”

储秀宫。

宫门内外弥漫着一股浓重得化不开的药味,混合着檀香,形成一种甜腻而腐朽的气息,压得人喘不过气。太监宫女们个个屏息凝神,脚步轻得如同鬼魅,脸上带着大难临头般的惶恐。

踏入内殿,光线骤然昏暗。宫灯摇曳,在描金绘彩的墙壁上投下晃动不安的影子。凤榻之上,慈禧太后斜倚着,身上盖着明黄色的锦被,衬得她那张曾经威仪万方的脸,此刻只剩下蜡黄与灰败。眼窝深陷,嘴唇干裂,唯有那双眼睛,虽已浑浊,却依旧像垂死的母豹,锐利地扫视着进入她视野的一切。

王伟迈着小短腿,一步步走近。他能感觉到身后李莲英和父亲载沣(似乎不放心跟了过来)那紧绷的神经,也能感觉到榻上那道目光如同实质,在他身上逡巡,试图看穿这具三岁皮囊下隐藏的灵魂。

他没有像普通孩童那样畏惧哭泣,甚至没有流露出过多的好奇。他只是走到榻前约莫五步远的地方,停下,用那双清澈得异常的眼睛,平静地回视着慈禧。

“皇帝……来了。”慈禧的声音嘶哑得厉害,仿佛破旧的风箱,每说一个字都耗费着巨大的力气。她的目光在王伟身上停留片刻,又缓缓移开,看向虚空,带着一种无尽的疲惫和……未竟的执念。

“亲爸爸,”王伟开口,声音稚嫩,吐字却异常清晰,“请您放心。”

这简单的四个字,让慈禧的目光猛地重新聚焦在他脸上,带着一丝惊疑。

王伟迎着她的目光,继续缓缓说道,语速不快,确保每一个字都能敲进对方的心里:“这大清的江山,我来扛。”

“!”慈禧的瞳孔骤然收缩,枯瘦的手指猛地攥紧了锦被。李莲英在一旁倒吸一口凉气,连载沣都忍不住上前半步,似乎想阻止儿子这“大逆不道”的言辞。

“你……你是谁?”慈禧厉声问,声音因激动而更加破碎,带着一种濒死之人的狠厉。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王伟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必须抛出足够分量的筹码,才能撼动这头垂死母狮的心防。

他无视慈禧眼中爆出的难以置信和更深沉的惊骇,继续用那稚嫩而冰冷的语调陈述:“我看到了结局。洋人的铁蹄踏破京师,龙旗倒地,社稷倾覆,神州陆沉,亿万黎民陷入水火……我们,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他伸出小手,并非指向具体某处,而是划过一个虚无的弧度,仿佛在描绘那惨烈的未来:“洋人的坚船利炮,源于数理格致,源于我们嗤之为奇技淫巧的科学。他们的学问,我已尽数掌握。”

他的目光重新定格在慈禧脸上,那目光深处,是百年国耻凝聚的沉痛与不甘,是工科博士面对技术难题时的绝对自信:“给我时间,给我权柄,我将让大清的巨舰再度巡弋四海,让神龙旗插遍所有失去的土地,让日月所照,皆为汉土!这华夏的国运,我来逆天改命!”

一番话,石破天惊!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三岁孩童,乃至这个时代任何人的理解范畴。灵魂穿越?预知未来?掌握西学精髓?

慈禧死死地盯着他,那目光复杂到了极点,混杂着震骇、恐惧、荒谬感,以及一丝……在绝望深渊中,猛然看到一根垂下的蛛丝时,那不顾一切的、疯狂的希冀!

她剧烈地咳嗽起来,身子蜷缩,像一片在秋风中颤抖的枯叶。李莲英慌忙上前为她抚背,却被她一把推开。

良久,咳嗽声渐歇。她喘着粗气,胸口剧烈起伏,目光却如同淬了火的刀子,牢牢钉在王伟身上。

“好……好……”她的声音微弱下去,却带着一种异样的亢奋,“爱新觉罗氏……竟真有……天命不绝……”

她颤抖着,用尽最后的力气,从枕边摸索着。那动作缓慢而艰难,仿佛耗尽了生命最后的余烬。终于,她摸出了一枚物件——一枚温润如玉、却透着森然寒意的青龙兵符。

那兵符造型古朴,龙鳞宛然,代表着帝国境内一支最精锐的武装力量的调遣之权。

她将那兵符,颤巍巍地,却又无比坚定地,塞到了王伟那只小小的手掌中。冰凉的触感让王伟微微一颤。

“传……传我最后一道懿旨……”慈禧的目光扫过李莲英和一旁早已惊得魂不附体的隆裕皇后,用尽气力,一字一顿,如同刻印,“自即日起……皇帝……皇帝一切所欲,如我亲临!尔等……皆需遵行,违令者……斩!”

“斩”字出口,带着一股血腥的决绝。

话音落下,她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头颅一歪,手臂垂落,再无生息。

几乎就在同时,隔壁隐约传来一阵压抑的哭声——那是光绪帝停灵的方向,似乎象征着另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

一夜之间,帝国权柄的巅峰,两座压了华夏数十年的山岳,轰然崩塌。

殿内死寂。李莲英和隆裕皇后噗通跪地,伏身不敢起。载沣脸色惨白,看着手持青龙兵符、站在慈禧榻前的儿子,眼神复杂如同看着一个怪物。

王伟(溥仪)紧紧攥着手中那枚尚带着慈禧体温的青龙兵符。冰冷的金属棱角硌着他柔嫩的掌心,带来一丝清晰的痛感。

他成功了。

在帝国最高权力交替的混乱瞬间,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对方濒死前的心理,他攫取到了最关键的凭证——名义上的绝对权威,以及实质性的兵权开端。

他站在储秀宫弥漫着死亡与新生气息的昏暗光线下,三岁的身体挺得笔直。

逆天改命的征途,在这死亡见证下,踏出了坚实而血腥的第一步。

前方,是即将席卷而来的滔天巨浪,也是他必须亲手重塑的……华夏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