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阁老的肯定!(1 / 1)

苏远在台上所阐述的这些关于未来国防科技发展的构想与方向,对于来自后世的、且对军事科技稍有了解的人来说,或许并不算特别陌生。

在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需轻点鼠标,便能在网络上搜索到海量的相关资料,足够任何感兴趣的人侃侃而谈许久。

然而,对于这个会议室里,生活在二十世纪中叶的专家和领导们而言。

苏远口中每一个词汇、每一条思路,都如同在寂静的夜空中划过的璀璨流星。

带着划时代的光芒与震撼力,猛烈地冲击着他们固有的认知体系。

当苏远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些宏大的技术蓝图“简单”地勾勒出来时,台下所有人的眼睛都骤然亮了起来,仿佛被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他们几乎是下意识地、争先恐后地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钢笔,埋头开始疯狂地记录。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瞬间连成一片,在肃静的会场里显得格外清晰。

苏远沉稳的声音继续在会场中回荡:

“同志们,我们现在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

“这本身就证明,我们在核物理的基础研究与应用领域,已经具备了相当雄厚的基础。”

“甚至在某些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他话锋一转,引导着大家的思维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

“而核能的巨大潜力,绝不仅仅局限于制造毁灭性的武器。”

“它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能源。”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安全、高效的核能发电厂将会在世界各地,包括我们国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作为一种能量密度极高的清洁能源,核能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苏远的目光扫过全场,强调道:

“在许多特殊的、要求持久强大动力的场合,核能几乎是不可替代的最佳选择。”

“比如,我前面提到的,能够长期潜伏深海、执行战略威慑任务的核动力潜艇。”

“再比如,未来作为海上移动机场、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等等……”

说到这里。

苏远稍稍停顿,让众人消化这些信息,然后又将话题拉回到导弹系统:

“当然,洲际导弹的研制,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其复杂程度远超我们以往的任何项目。”

“但是,只要我们认准了方向,集中力量,坚持不懈地攻关。”

“那么我们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将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坚实的足迹。”

“而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远程导弹的命中精度,实现指哪打哪的精确打击能力。”

苏远提出了一个关键方向:

“依赖于太空中的卫星进行制导和定位,将是未来的必由之路。”

“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大力发展自己的卫星技术。”

“而无论是卫星的研发、发射与控制,还是导弹的精确制导,都离不开两个至关重要的支撑技术。”

“也就是高性能的计算机和先进的电子技术。”

“而计算机和电子技术要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其核心中的核心,又在于那个看似微小、却集成了无数智慧的产物——芯片!”

“这就是我一开始为什么强调,这些技术领域是相互关联、互为支撑的。”

“它们共同构成了未来国防科技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会场一侧,林文文安静地坐在助理席上,目光始终追随着台上那个侃侃而谈的身影。

看着苏远在面对众多国内顶尖专家和高级领导时,依然如此从容不迫,条理清晰地将那些深奥复杂的前沿科技娓娓道来。

再看到台下那些平时在她眼中高不可攀、学术权威的专家们。

此刻竟如同认真听讲的小学生一般,聚精会神,飞快地记录着每一句话。

她的心弦被深深拨动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崇拜与自豪的热流在胸腔中涌动,让她感觉自己的内心前所未有地火热起来。

林文文不禁在心中暗叹:这样的男人,智慧、沉稳、胸怀广阔,真的很难不让人为之倾心、着迷。

突然,一声洪亮而充满激动情绪的喝彩,打断了林文文的思绪。

“说得太好了!苏高工!”

一位坐在前排、头发花白的老专家忍不住拍案叫好,他激动地说道:

“苏高工今天的这些想法和展望,真的具有无与伦比的前瞻性和战略高度!”

“听完之后,我深感我们过去的一些研究思路还是太过保守、太局限于眼前了!”

“回去之后,我一定要把苏高工的这种敢于突破、善于联想的大局观传达下去。”

“让所里的技术员们都好好学学,认真思考!”

他旁边另一位来自导弹研究所的负责人也连连点头,感慨道:“

是啊!搞武器装备研发,尤其需要有打破常规、着眼未来的勇气和魄力!”

“苏高工,真是让人佩服!”

这位老专家话锋一转,带着些不好意思的笑容说道:

“不过苏高工,我是搞坦克研究的,有个不情之请,想借此机会请教一下。”

“不知道您对于坦克的防护装甲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高屋建瓴的看法?”

苏远认得这位提问者,之前在研究新型坦克炮时曾有过合作。

国内目前基于他之前设计的坦克炮,已经对相关坦克进行了升级换代,火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拥有了无坚不摧的“矛”之后,己方坦克那相对薄弱的“盾”,就成了亟待解决的短板。

苏远略一思索,便给出了回应,他的回答再次让众人感到惊喜。

“关于坦克装甲防护,我近期确实进行了一些思考,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他言简意赅地介绍道: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来干扰和抵消敌方破甲弹形成的金属射流攻击。”

“基于这个思路,或许可以设计出一种外挂式的、模块化的‘爆炸反应装甲’。”

“具体的原理和结构,比较复杂,回头我们可以找时间详细探讨。”

“爆炸反应装甲?!”坦克研究所的负责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惊喜神色。

他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提问,万万没想到竟然真的得到了回应。

而且是一个听起来极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方向!

他立刻将这件事牢牢放在心上,暗下决心。

研讨会一结束,就要想办法正式邀请苏远去坦克研究所,给大家好好上一课。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聆听过苏远这种级别的技术指引了。

在热烈而持久的讨论氛围中,这场高规格的研讨会终于落下了帷幕。

此时,墙上的时钟指针已经指向了晚上九点多。

会议从傍晚六点开始,持续了超过三个小时。

苏远在林文文的陪同下,随着人流离开了会场。

待到大部分与会者都已离去,会场渐渐安静下来之后,那一直立于侧后方的深色屏风被工作人员轻轻移开。

那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在一行人的簇拥下,从容地从后面走了出来。

外面,刘司令员、杨部长等几位核心领导并未离开,一直在等候。

见到老者现身,杨部长立即快步上前,关切地低声问道:

“阁老,您一直在这里听着呢?时间这么晚了,您要注意身体,还是早点回去休息为好。”

他顿了顿,小心地询问道:“不过,刚才会场里的讨论,您应该都听到了。不知道……您对苏远这位同志,是怎么看的?”

被尊称为“阁老”的老者脸上露出了温和而赞许的笑容,他缓缓说道:

“这个小伙子,非常不错。”

“事实上,关于他之前的一些事迹和贡献,我这里也陆续听到过不少汇报。”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真是每一个时代,都会诞生一些引领风潮的天纵奇才。”

“在我看来,苏远这个小同志,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涌现出的,一位难得的、全方位的奇才!”

“他的才华,不仅仅体现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上。”

“我听说,他之前还担任过周少将亲自设立的那个特殊训练营的总教官。”

“在反特防谍工作中,亲自指导和参与,抓获了不少潜伏的敌特分子,成绩斐然。”

老者微微颔首,语气肯定的说道:“就凭他在这条隐蔽战线上做出的贡献,也完全当得起‘人民卫士’这个光荣的称号。”

谈到刚刚结束的研讨会,老者的神色变得更为严肃和认真:

“他今天阐述的这些战略构想,老刘之前确实和我大致汇报过。”

“但亲耳聆听他系统性的讲解之后,我的感受更加直观,理解也更为深刻。”

“说实话,很受震撼,也很受启发。”

他的目光变得悠远而充满期望:

“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他今天所描绘的这些蓝图,未来都能够一一实现的话……”

“那么,我们华国,就真正找到了一条通往富强的快速车道。”

“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够昂首挺胸,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听到阁老给出如此之高的评价,旁边的刘司令员、杨部长等人脸上都难以抑制地露出了惊讶之色。

他们深知,以眼前这位老人的身份和眼界,是极少会用这样的话语来评价一个人的。

这番定论,无疑意味着,只要苏远未来不犯原则性的、重大的错误,他的前途必将一片光明,他将成为国家最为倚重的科技栋梁之一。

会场外,夜风微凉。

林文文紧跟在苏远身后,直到彻底走出了那栋庄严肃穆的大楼,她才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一般,长长地、舒缓地吁出了一口气。

尽管在整个研讨会期间,她表面上始终维持着镇定自若的职业形象,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心跳得有多厉害。

刚才在会场里,林文文看到了太多以往只能在报纸头版或者新闻纪录片中才能见到的人物。

那些经常出现在国家重要新闻报道里的面孔,此刻竟然近在咫尺。

更让她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那么多在她眼中已是泰山北斗级别的技术专家,在向苏远请教问题时,态度是那样的诚恳,甚至带着学生对老师般的尊敬。

这一切,都让她感觉如同置身于一个奇妙的梦境之中。

想到这些,她不禁微微侧过头,悄悄地打量着走在自己侧前方的苏远。

映入她眼帘的,依旧是那张熟悉的面庞,神情平静,目光深邃。

仿佛刚才那场决定着国家未来科技走向的高层研讨会,对他而言,不过是一次寻常的交流。

晚风吹拂起他额前的些许发丝,更添了几分沉稳与洒脱。

林文文终于忍不住,带着几分娇嗔和难以置信的语气低声说道:

“苏厂长……”

“刚才在里面,我都紧张死了,手心里全是汗。”

“看到那么多平时想都不敢想的大领导就在眼前,我的心都快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她眨了眨眼睛,望着苏远那依旧云淡风轻的侧脸,由衷地感叹道:

“您怎么……好像一点感觉都没有?竟然能那么平静,真是太厉害了!”